日前,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在北京冬奧場景先后測試和使用了200多項技術,涉及信息工程與軟件工程、公共安全、高清視頻、5G和新能源等領域,適用于智慧、綠色、安全、防疫等60多個細分應用場景。這些技術中,已確定賽時應用的有70余項,其中20余項在技術先進性和應用展示度方面極具代表性。
科技支撐疫情防控
科學防疫是辦好北京冬奧會的重要前提?!拔覀兺ㄟ^組織科技防疫技術攻關、專家論證、現場測試等,在體溫監測、環境消毒、病原體檢測等環節,推進多項技術成果應用,全力保障賽事安全?!北本┦锌茖W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二級巡視員王建新說。
據介紹,北京市相關單位研發了公共空間氣溶膠新冠病毒檢測系統,可實現場館內空氣的病毒監測預警和快速檢測,檢測靈敏度比傳統檢測手段提高了3倍,同時在國家速滑館、冰立方等場館進行了相關測試。還有單位研發了基于開源芯片、邊緣計算等技術的多體征感知設備,現已在多個場館完成測試。
科技支撐綠色低碳
綠色辦奧是北京冬奧會一直秉持的理念。王建新介紹,圍繞場館建設、場館運行、交通物流等方面,北京積極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攻關,用技術力量助力實現舉辦綠色低碳冬奧會的目標。
北京支持相關單位開展了綠色智慧場館建造與低能耗運行技術研究與攻關,建立了數字孿生和智能化集成管理平臺,并將這項技術運用到速滑館的建設當中,節省主體結構工期兩個月、鋼材近3000噸,在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建成環境精準控制平臺,形成場館“能源總管家”,日能耗降低10%以上。
此外,北京還支持相關單位構建了冬奧會山地賽區生態環境保護定量評價模型,指導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施工。
科技支撐賽會安全
冬奧會有一個復雜的運行體系,安全是辦好冬奧會的重要保障。北京圍繞冬奧會食品、工程施工、運行保障等環節,部署了多項技術應用研發攻關,支撐冬奧會運行安全。
“我們建立了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冬奧食品安全保障平臺,實現了對冬奧會食品的可追溯;研發了冬奧場館巖土構筑物災害早期識別及自動預警系統,圍繞延慶冬奧會場地建設工程,設置預警監測點,實時采集斜坡、崩塌、邊坡土質松散和路側危巖等方面的災害信息,為冬奧會場地施工提供實時監測及災害早期預警?!蓖踅ㄐ陆榻B。
科技提升觀賽體驗
“前沿科技的使用可以促進更多公眾參與到本屆冬奧會觀賽中來?!蓖踅ㄐ陆榻B,“我們圍繞賽事報道、賽事轉播、現場導覽等方面,積極推動人工智能、高清顯示、虛擬現實(VR)等新技術應用,不斷提升冬奧會觀賽新體驗?!?
比如,北京支持研發了國內首臺套5G+8K轉播車并投入使用,將為公眾提供優質的非現場觀賽服務。以“悟道2.0”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為底層核心技術,北京研發手語播報數字人系統,方便殘障人士收看賽事報道。
“我們還研發了基于三維空間重建技術的冬奧虛擬導覽系統,實現場景展示、VR導覽等服務功能,為運動員、觀眾等帶來全新體驗。”王建新說。(記者鄭金武)
在科創產業領域,華郡集團順應發展趨勢,精準把握時代脈搏,不斷創新發展,為傳統行業注入互聯網基因,基于5G(萬物互聯、無延時通信)、AI(人工智能、方便快捷高效)技術,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創意策劃并精準執行。未來華郡集團將進一步投資打造和孵化科技IP,將互聯網+5G+AI等科技元素推廣應用到更多領域。
來源:中國科技報